首页 男生 都市娱乐 剪报

《剪报》正文 十年感想

剪报 木头星愿 1888 2022-06-06 01:03

  进入2017年,掐指一算,参加工作已整10年了。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不禁感叹时间都去哪儿了?在这10年,我结婚、购房、买车、生儿育女、收入翻番增长,收获亦颇丰。与别人相比,似乎都差不多,在该干什么的年龄阶段把该办的事都办了,但总觉缺失了什么。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新年贺词中勉励全国人民:撸起袖子,加油干。似乎我们忘记了出发的初心。生活也好,工作也罢,在尽力而为之下,难道只剩美食、调侃、网购、刷微信、晒照片这些低俗无味之举?每个人心里都有一片蓝天。尤其在物欲横流、世俗低下、工作环境安逸的当下,能独善其身,坚守那片天空的能有几人?

  不谈名人志士,就拿身边的同学朋友说事。一位是为音乐坚持了10年,现已小有成就的宋某。他2007年延大鲁迅艺术学院毕业后,回到县城某部门任职,在几次全县文艺汇演中崭露头角,后进省城赴BJ锻炼深造,以一首《们吴堡》唱响黄土高原,并一举拿下“CCTV2017新春原创音乐会”金奖。另一位是少年失怙,为照顾体弱多病母亲而回乡在淘宝网店打出一片天空的郭某。现在,抛开年盈利二三十万元不说,已升任团县委挂职副书记的他,已然成为全县电子商务的推动者和领头羊。

  我常在想,他俩为什么能成功?生活所迫也好,有梦想也罢。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坚持与执着。而这正是我们在安逸生活下容易忽视的。所谓“十年磨一剑”,我们的剑还握在手里吗?

  如果说忙是一个正当的借口,那么哪个借口又不正当呢?现在我们已走出了学生时代知识的铺垫期,喜欢与爱好成为可能。

  有人说过,人最大的悲哀是没有爱好。我以为这句话非常正确。有爱好就有追求,有追求就能历练心智,感受过程之美,能在特定的领域里陶冶情操,打通各行之篱蕃,享受异曲同工之妙。

  记得10多年前看过一本由南开大学10位硕士研究生合著的经济类批判书——《中国十位著名经济学家批判》,里面有一句对吴敬琏先生个人生活的描述:“这位具有理工气质的学者喜欢音乐,特别是舒伯特的音乐。他听出舒伯特对人类的善意和对人性的深刻理解。”这句话,我当时不理解,是批判吴老术业不专攻还是一句平淡的表述,抑或是恭维之词,不得而知。

  十多年后,也就是在去年,我对这句话有了深刻的理解与认识:这句看是平淡的表述,实质是对吴老极高的赞誉。因为作为经济学家的吴老代表着“社会的正义和良知”。从2001年央视二台《经济半小时》栏目给吴敬琏的“2001十大新闻人物”颁奖词可窥其一斑:“铁肩担道义。一个纯粹、特立独行的人。中国知识分子先天下之忧而忧。他是一位瘦弱的老人,他是一位推动市场经济的大力士,一位保持率真和童真的学者。”更有甚者,把吴老经济学家的社会良知形象地表述为“您把嘴唇贴在领导的耳边,您的双脚却站在群众的中间”。可见,“经以济世”是吴老的为学之道。他深感市场经济的好坏关系全体中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福祉。我们可以想象,一个在经济领域颇有造诣,一个为民“请命”、“鼓与呼”,心系平民百姓的经济学家对“人类的善意和对人性的理解”不应该是一种职业禀赋吗?

  十年可短暂亦漫长。十年坚持便可伟大,十年松懈亦可平庸。华为老总任正非有这样一句话:力出一孔,利出一孔。对于企业来说,就是不忘初心,一心一意做好产品。对于个人来说,坚持梦想,不忘初心,不求全面开花,但求点上突破。在互联网和快速追求高额回报的“务虚”时代,那种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尤显重要。正如《匠人精神》的作者秋山利辉所说:“一流的匠人,人品比技术更重要,有一流的心性,必有一流的技术”。

  时至而今,紧迫之感如芒在背,初心之始勿有忘却,唯有砥砺前行,只争朝夕,方得始终。

  二〇一七年一月十八日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