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都市娱乐 剪报

《剪报》正文 第七十一章:教改风云

剪报 木头星愿 3813 2022-06-06 01:03

  这学期,吴中新招高一级新生7个班400余人,创历史新高,但这不是亮点。秋季开学以来,最大的噱头是张校长的儿子也将就读于吴中高中部,一时间人们议论纷纷,说什么的都有。张校长置若罔闻,依旧我行我素,借势外聘10名名教老师,二号教学楼也顺利获县政府审批通过。在他心里,把儿子放吴中上学,是在断自己的后路,自加压力。吴中教改只能前进成功,没有退路。

  具体到高二级,首先最大的传闻被证实:原物理王老师出任预科班班主任,全国特级语文老师马振华代课预科班语文,原班主任王老师被外县“高薪聘去”。其次三班原班主任薛老师因身体原因主动辞去班主任一职,由新聘大学毕业生孔老师接替。最后是几家欢喜几家悲的预科班末尾淘汰制下流水宴式的人员流动。这次人员流动不大,出去十人,进来十人,小芸很不幸,是这十人之一。

  人员到位调整在杨明辉玉林归来后的周二早上。小芸神色黯淡,沉默无语。杨明辉和薛东红主动为她收拾着课桌,不时安慰着:“这只是暂时的,以你这回进步的速度,下次肯定还会进来的。”

  小芸这次倒数第九名,与进来时最后一名进8个位次,已是很大进步了,但现实很无情,她还是出局了。

  小芸知道大家的好意,边点着头边说着谢谢,泪水在眼眶值打转。往出抱课本时,薛耀峰也主动过来帮忙,沉甸甸的书本,还有沉甸甸的心情,小芸在三个人的护送下原回到三班。还是在那个座位上,只是身旁的人不是小雪是杨明辉。

  杨明辉不知怎么安慰小芸,只静静地陪她坐着。还在去年这个时候,前排左手位是他,右手位是霍达,小雪就在他现在的位子上,无时不刻地观察着他的一举一动。刚开学,衣衫单薄,小雪总是拿钢笔戳他请教问题,明辉故意不理,小雪就那指甲掐,明辉痛苦地咬着牙,愤愤地瞪着小雪。小雪嬉笑着,满脸得意,一副任你能把我怎样的表情。再后来是霍达和小雪换着座位,再后来是上课玩牌的情景,再后来是杨明辉和小芸互相鼓励进预科班的情景,再后来小雪、飞雪、大雪……一切都变得模糊不清,时光流逝的很快,镜头刷刷切换,那么温暖,那么绞心。

  杨明辉拿出一只蝴蝶发卡,特精美,闪着水晶般的光泽。那是小雪特意为小芸选的,想不到时机正合适。杨明辉讲着,人生何处不春秋,学业路途景不同。小雪也面临着学业道路的迷茫与困惑,表象歌舞升平,从杨建业口里传出的满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紧迫感。二人正说着,佳慧、霍达、郭亮、李鹏飞相继过来。

  “小芸,欢迎重新回来。”曾经的“四人组合”再聚首,霍达自是心里高兴,道着欢迎。

  “霍达,你会不会说话?咱们是普通班,不是预科班。”佳慧白了霍达一眼,说。

  “那不欢迎,我们还赶出去不成?”李鹏飞是班长,身份特殊,说这话自然意义不同。

  “就是,就是,三班是你们的娘家,永远欢迎你们的到来。”郭亮附和着。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话题说开,竟也嘻嘻哈哈,小芸心头的阴云也散地差不多了。当然杨明辉和小雪的后续故事吊足了每个人的胃口。有抱怨杨明辉不常来三班坐一坐的,有抱怨小雪不来三班看大家的,最后矛盾归集一点,是杨明辉太小气了,害怕大家抢走小雪,故不愿意带着来。提到小雪,杨明辉嘴上逞强,心里甜如蜜,又想到杨建业的话,不禁有些失落,如果放在今年,小雪还回去玉林师范吗?

  前两天去车站的公交车上,杨明辉见小雪沉默不语,像有心事,就问:“有什么不开心事吗?”

  小雪摇着头,但还是问:“哥,你考上大学了,会不会不要我了?”

  明辉知道小雪是对杨建业的话有阴影,但有找不到合适的安慰话,只好俏皮道:“怎么会呢?我怕你当尼姑!”

  这是他俩曾经的一段对白。那时候杨明辉对小雪说,就你那考不上大学的料还有资格挑拣了?小雪说,没人要了我出家当尼姑气死你!

  这会儿情景再现,小雪自是没话说了,正如记忆中的那样,满血复活,目光如炬,像红军小战士奔赴战场,心潮澎湃,血热沸腾。

  再说新到任的班主任女王老师,除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外,还继承了中国女人讨厌的婆婆妈妈,对工作可谓尽心负责,大包大揽。每天从早到晚,陪伴左右,对鸡毛蒜皮的事情强调之再强调。刚开始,与之前的男王老师来了180度大转弯,大伙儿适应不了,暗地叫苦,更有甚者对班里一位爱啰里啰嗦的男生冠以“娘娘腔”称谓。时间长了,耳朵听出老茧,多了屏蔽或右耳进左耳出的功能,自是不在话下。

  送杨柳青去华南经贸大学后,杨建业顺路去GD沿海地区考察了一番中专院校招生前沿政策理论,得出三点感悟:一是拓宽就业。简而言之,不管学生以何种原因入学的,最终关心的还是未来就业问题,能就业找下好岗位是最具竞争力的一项指标。创新方式主要有开设岗位实战练兵、与用人单位签订委培协议、强强联手拓宽学生职业技能、择优保送高等院校深造等。二是学历升级。主要是与高等院校签订人才培养合作协议,具体为“3+2”模式,即三年中专教育后直接进入大专二年教育,毕业后同时拿中专与大专两个学历毕业证,优势在于双学历、上大学门槛低和早毕业一年。三是中专教育职业技能化。这是中专院校最终发展走向,也是求得夹缝生存的希望之路。毕竟“3+2”模式是过度期,学历竞争终归失去竞争优势,专业特色培养才能迎合市场细化需求。

  但任何改革的推进都不会一帆风顺,特别是触及一部分人利益的时候。教师宿舍搬离教学区是吴中2000年年初制定的既定政策,为的是教学与生活区分离,同科老师集体办公,增进交流,互帮促长,但截止2001年9月仍有个别老师因为种种原因不愿搬离。但二号教学楼必须如期开工,选址校园西区,于是一场风波即将上演。

  还在上课的时候,教室外就嘈嘈嚷嚷,哭喊着,叫骂声,打劝声,时而激烈,时而平静。同学们的心早就跑教室外了,哪儿还有心思听课。生物任老师,乍一看大红鼻子,腾格尔式的发型,设悬念的时候,身子向前倾,眯着眼似笑非笑,很有马戏团小丑的滑稽样。时间长了,习惯了,发现任老师挺有人格魅力的。

  这会儿任老师发现了下面“人在曹营心在汉”的状况,亦不再讲课了,笑眯眯地看着教室下面。同学们发现了异常,回过神来,任老师很有感触地说:“学校强制老师搬迁,与我们关系大吗?当然前提是那个老师与我们非亲非故,答案肯定是没什么关系。但我们为什么那么关心上劲呢?”

  任老师身子前倾,眯着眼似笑非笑,样子滑稽,静待这个问题在每个人心里发酵。当然下面没人言语,静待谜底。

  任老师又不慌不忙地说:“因为红火,有热闹看。这真是让我汗颜,几十年了就这么个营生,水平还不如一场冲突喧哗来得取宠,备受关注。话在说回来,我们不是市井小侩,不是无聊的看客,我们是学生,有自己的职责,就像外面那几个动手上身的保安,职责所系,无可厚非,只要每个人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了,眼界就看的开,矛盾就会少,路就走的顺。”

  五天后,在周日的早上,还是一阵嘈杂,校保卫科全员出动,强制搬离了最后的钉子户,有个女人坐在地上,哭天喊地:“狗日的张XX,给你奶奶那么点儿补偿够蘸底面不?良心让狗挖得吃了……谁不知道你假公济私,招摇撞骗,拿个儿子变相劳逸人民教师,为脸上贴金,不看一下是那个种代不……”

  两天后,西区窑洞被夷为平地,张校长远远的看着,心里久久不能平静,鬓角花白的青丝迎风颤动……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