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重生之主宰三国

《重生之主宰三国》正文 第六章 刘洵挂帅

重生之主宰三国 仿佛如初 5692 2022-06-04 12:26

    洛阳,皇宫

    "诸位爱卿对于太平道一事有何见解,说来与朕听听。"刘宏坐于皇帝宝座上,俯视着阶下诸臣。

    张让站在刘宏的身旁,满脸的威风,显然对于自己请求刘宏捉拿太平道一事取得了巨大进展而暗暗自喜。

    "臣认为应当早日点齐兵马,出征各州,平定各地的黄巾势力。"当今太尉黄宛率先出列谏言道。

    刘宏思索了片刻,点了点头,"太尉言之有理,各位爱卿还有何看法。"

    光禄大夫荀爽上前补充道,"陛下,如今我大汉军队大多在边境防守,如今羌人之乱暂平,可调遣西域戌已校尉董卓领十万大军从并州借道回援冀州。"

    还未等刘宏阐明态度,卢植直接跨步出来,跪地说道,"臣认为荀光禄此策不当。"

    荀爽见自己意见刚被提出,便为卢植所否定,当下恶言相向,"卢中郎何出此言?"

    卢植也不畏惧荀爽的官威,直接了当地说,"我大汉已有百年未调边军入关中之地了,况且,董卓此人手下十万大军半数为羌人,若入河北之地出生变故,那岂不是令冀州情形更为复杂?"

    荀爽听后,讥讽道,"卢中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难道你认为陛下不够英明神武,无法镇压住区区董卓和他手下的羌人?况且爽还认为应该允许各地自行募兵,争取早日平定叛乱。"

    荀爽扯出了皇帝后,卢植便不好反驳了,只得闷声跪地,但刘宏素来不喜卢植,便直接答应道,"荀卿言之有理,立刻派人下诏宣董卓立刻率军开拔冀州,昭告天下太守,郡守,允许他们自行募兵。"

    荀爽见自己献策成功,瞥了一眼跪地的卢植,心中不由一股喜悦暗生。

    刘洵站在一旁,看着号称荀氏八龙之一的荀爽如此小人行径,对于日后招揽除了荀彧和荀攸以外的六荀的热情瞬间大减。

    但刘洵此次上朝也不打算空手而归,自然上前道,"陛下,既然已让董卓入冀州,那何不双管齐下,再让刘虞率幽州之兵南下,合围张角,使其失去战略纵身。"

    刘宏听后,眼前也是一亮,"北平王所言有理,诸位爱卿还有何上谏?"

    一员身着将袍,满脸横肉,一副屠夫相的将领走出,说道:"陛下,我认为应当尽快组织进队入驻虎牢等关卡,以防太平道攻入京洛之地!"

    "何中郎此言有理,那朕便派你率两万羽林军坐镇四关,不得放一个太平道贼子入内。"刘宏点了点头,对着何进说道。

    何进喜滋滋地接下命令,跪地谢礼后便离开了大殿。

    刘弘见外军及护卫的任务都已经分配完了,便沉下了脸,威严地说道,"那现在诸位爱卿对于近在眼前的波才和侵占广宗的张角有何应对之法?"

    "陛下,小臣认为应当先集中兵力解决掉波才,解除朝庭的后患,再北上平定张角,届时天下太平道将不过尔尔。"袁绍走出,谦卑地说道。

    "本初言之有理,老臣也同样如此认为。"位居三公的袁魁缓缓出列,说道。

    刘洵在一旁冷眼看着袁魁为袁绍赚去功绩,也不说话。

    "哈哈,此策深合朕意,那本初,朕便下令你接职都骑尉,率三千羽林骑先行开道,为大军扫平路障。"刘宏笑着说道。

    袁绍听后,冷静地接令,没有一丝一毫的居功自傲。

    袁魁略带深意地看向刘洵,但也只是打量了几眼,便又低下了头,等待刘宏说话。

    "既然先锋已定,那爱卿可有主帅人选,朝中良将如做,朕也不知如何抉择了。"刘宏故作大度地问道。

    刘洵走出列,单膝跪地,说道,"陛下,臣认为卢子师足以担此大任,此人文武双全,精通儒道,着实为当下数一数二的儒将。"

    刘宏听后,皱了皱眉头,并未说话,继续等待刘洵的下文。

    刘洵也明显知道自己的所言并不为刘宏所喜,但为了继续增加刘宏对自己的厌恶,刘洵又说道,"陛下,臣还认为应解除党锢之禁。"

    刘洵刚说完党锢之禁四字,整个朝堂上瞬间一片震荡,如卢植,马日磾脸上不由着都出现了一片诧异,显然未料到刘洵竟然敢与汉灵帝刘宏讨论这个话题,袁魁则是更为狐疑地望向刘洵,对于这个年轻的王爷,身为太傅的他却丝毫不敢放松对待。

    "刘若衡,你可知道党锢之禁的含义?"刘宏明显带着努容地问道。

    刘洵也并不畏惧,平静地说道,"臣不敢评论陛下所为,只知道若党锢不解除,则天下大乱不止。"

    袁魁身为士大夫一族的代表,自然一样党锢能够解除,也陪衬说道,"陛下先不必大怒,待北平王说完,再决断也不迟。"

    卢植身为一代大儒,也上前请求道,"请陛下听北平王一样。"

    朝庭诸官也都是有心机的人,纷纷附和,刘宏冷眼看着刘洵,无奈地说道:"刘若衡,你便说说看为何该解除党锢之禁,若说的没让朕满意,今日定要拿你问罪!"

    "陛下,党锢之人若是与太平道合流,您可曾想想天下将会乱成什么样子?"刘洵说道,面色沉稳。

    刘宏作为灵帝也有十年之久了,自然知晓若是士族合流太平道,那大汉将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全处于劣势,大汉也将彻底败亡在他这个汉灵帝上。

    刘宏被一惊之下,脸颊上也出现了少许冷汗,但为了帝王的威严,刘宏还是故作道,"哈哈,北平王所言有理,那党锢一策也就解除吧,朕听闻蔡邕蔡蔡伯喈曾受党锢,到仍忠心朝庭,阿父,你替朕书诏,大赦天下党锢,并让蔡邕入朝任议郎,替朕书写史书!"

    刘洵听后,并未露出应有的喜色,反而出现了一丝沉重,'蔡邕不是在董卓入京后才入朝编写史书,如今却早了整整八年,看来我已经改变了这个时空的进城了啊'。

    刘洵内心一片混乱的时候,刘宏继续说道,"既然北平王眼光如此卓群,那北平王可有推荐人选担任主帅?"

    刘洵顿了顿,还是如前所说,"陛下,臣还是认为应令卢中郎为主帅,皇甫中郎与朱中郎担任副帅。"

    卢植也明白自己不为刘宏所喜,便上前说道,"陛下,臣以为应当让北平王为帅。"

    "哈哈,卢中郎你这主意不错。"刘宏听到卢植所言,顿时眼睛一亮。

    "太傅,你意下如何?"刘弘又看向袁魁。

    "老臣同样认为北平王为适合人选。"袁魁说道。

    "臣等皆认为北平王为主帅人选。"朝中诸臣顺势也摆明了态度。

    "既然朝中皆认为北平王足以担此重任,那北平王,你可敢接任!"刘宏从皇座上站起,盯着刘洵,气势雄浑地说道。

    刘洵对于刘宏这招捧杀心头也是出现了一丝悲凉,二人兄弟十余年,但自从刘宏登上了帝位后,二人却如同生死大敌,刘洵整顿了下心思,躬身说道,"臣愿意接过此重任,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不过,臣希望替一人举孝廉,担任臣的军师。"刘洵又说道。

    刘宏对于刘洵接下了主帅一职,心中有了几分喜悦,也不在乎刘洵的请求,说道,"北平王将其人名字报上即可。"

    "此人乃是颖川荀氏子弟,单名一个彧,臣听闻此人精通政务,故此想征召此人。"

    "北平王所言可是文若。"荀爽见刘洵提点荀彧,心中也生了几分诧异。

    "本王所提之人正是荀文若。"刘洵直接了断地回答。

    "陛下,文若在我族中确实是有大才之子,不过如今尚未加冠,故此没有什么声名。"荀爽解释道。

    刘宏意在让刘洵率兵出征,然后大败而归,好给自己一个处置刘洵的机会,自然不会认为一个未加冠的小子会对自己的计划有什么影响,爽快地答应了刘洵的提议后,宣布了退朝。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