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少年不识愁滋味

《少年不识愁滋味》正文 哪个是淡妆,哪个是浓抹

少年不识愁滋味 雨音袅袅 3042 2022-06-04 00:49

  教学《饮湖上初晴后雨》了,先读题,我道:“我们先来弄清楚题目的意思。这‘饮’是什么意思?”

  “冷饮!”

  哈哈,可爱!

  “‘饮’在这里是饮酒的意思。”我道。

  “老师,饮酒就是喝酒吗?”

  “是啊。”

  “那为什么不叫喝酒呢?”学生就是那么可爱。

  “因为喝酒是口语,饮酒是书面语。”

  “喔。”学生若有所悟。

  “湖在这首诗里指的是什么湖呢?”

  “西湖!”很多学生异口同声的。

  “对!那么初晴后雨是什么意思?”

  “先晴天后下雨。”

  “那么,整个题目是什么意思呢?谁能来讲讲?”

  “苏轼在西湖上饮酒,天气一开始是好的,后来下雨了。”小可道。

  “是的,苏轼觉得西湖一会儿晴天,一会儿下雨,都很美,于是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诗。这首诗写得好,千古传诵。所以,今天我们要学习他的诗了。”听我这样一讲,同学们开心地笑了起来。

  “那么,你们能找出哪句是写晴天的,哪句是写雨天的?”

  “第一句写晴天,第二句写雨天。”

  “为什么第一句先要写晴天呢?”我问。

  “因为初晴后雨啊,所以第一句要写晴天。”小逸道。

  “那么苏轼认为雨天西湖美呢还是晴天西湖要美?”

  这下学生愣住了,到底诗人认为哪个美呢?他们不知道啊。

  我引导他们读三四两句:“不要急,我们认真读一读三四两句,答案藏在里面呢。”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他们大声地读着。

  “读懂什么了吗?”我问。

  小雪举手:“我读懂了,诗人把西湖比作西施。”

  “你好棒的,第四句的意思理解吗?”

  小辰道:“我懂,西施化淡妆、化浓妆都很美。”

  “哇!你好厉害,理解得真不错。”我面向全班同学,“这首诗是写西湖,西施的淡妆浓抹和西湖有什么关系?”

  “老师,不是的。”小天急道,“苏轼把西湖比作了西子,就是西湖淡妆浓抹都是美的。”

  我向他竖起了大拇指:“你真会读书!同学们,西湖自己会不会化妆?”

  “不会!”

  “那淡妆浓抹是指什么呢?”

  集体沉思中。

  “我们回过头再来读读一二两句。水光潋滟晴方好,诗人认为晴天的西湖是——”

  “美的!”

  “从哪里看出是美的?”

  “水光潋滟!”“还有那个‘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诗人认为雨天的西湖也是——”

  “美的!”

  “又从哪里看出?”

  “下雨了山色空蒙,很‘奇’”。

  “噢,我知道啦!”小毅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激动地叫起来,“下雨天像化浓妆的西施,晴天像化淡妆的西施。”

  我觉得这小孩真不简单,刚想表扬他几句,小天马上接嘴:“我觉得应该晴天是浓抹,雨天是淡妆。”

  “为什么呢?”

  “因为晴天要亮,所以是浓妆。”

  “那么小毅你认为雨天像化浓妆的西施,理由是什么?”

  “因为下雨天,山色空蒙,看不大清楚。就像一个人化浓妆,她原来的脸看不到了。”

  “我认为晴天是淡妆,雨天是浓抹。因为第一句写晴天,第二句写雨天,淡妆排在前面,所以是写晴天的,浓抹在后面,所以是写雨天的。”

  “嗬,都有道理!这个没有标准答案。我们理解古诗文有分歧,你讲得通,讲得有道理即可。”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