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科幻末日 学霸的黑科技系统

章节目录 第260章 投稿《自然》

学霸的黑科技系统 晨星LL 1636 2022-04-30 12:38

  普林斯顿的化学专业虽然不像物理和数学那么出名,但也排在全球15名。若是精确到有机领域,排名还得往前靠一点点。

  尤其是11年之后建成的弗里克化学实验室,更是北美排名靠前的化学实验室之一。虽然领域内的大牛比不上TOP1的麻省理工,但硬件条件也不会落后太多。

  很多人认为普林斯顿没有牛逼的实验室,其实只是一种美丽的误会。在常青藤盟校中,普林斯顿的校友会绝对算是有钱且出手阔绰的。而这一点,从陆舟那40万美元的年薪就能看得出来。

  在威滕的介绍下,陆舟认识了普林斯顿大学的保罗·J·奇里克(PaulJ.Chirik)教授。

  这位教授虽然看起来很年轻,但在有机化学领域,绝对称得上是一位大牛。而且就在今年(16年),他刚刚因为在《Science》上的一篇论文,获得了美国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

  数论中哥德巴赫猜想的“1+1”闻名遐迩,在有机合成中同样存在类似的难题,比如著名的“2+2”问题。

  烯烃环加成反应在有机合成中非常常见,著名的Diels-Alder[4π+2π]环加成反应就是由二烯(4π)和烯烃(2π)在热条件下形成六元环。

  然而,另一种看似更简单的[2π+2π]烯烃环加成形成环丁烷环的反应,就没这么容易了。由于轨道对称性的限制,这种反应往往需要光化学反应条件来激活,但这种反应途径往往效率低、特异性差。

  而奇里克教授,在15年投稿《Science》的那篇文章,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利用铁催化剂在温和加热条件下将简单的原料烯烃转化成环丁烷结构。

  据悉,工业界对这项技术充满了兴趣,而相关的专利,也为这位教授带来了数百万美元的回报。

  当得知陆舟对计算材料学感兴趣,奇里克教授立刻对他表现了浓厚的兴趣,邀请他前往了自己的实验室。

  在普林斯顿这个神奇地方,可能出现被吸引过去搞数学或者物理的历史学家,但却几乎没有哪个位于学科鄙视链中《自然》的退稿率高达90%,十个人投稿只有一个人能成功登刊。

  哪怕冲着这个退稿率,陆舟觉得自己也有必要挑战下。

  登陆投稿网站,填写了个人资料之后,点击上传。

  想到那二十多的影响因子,陆舟嘴角不禁勾起一丝笑意。

  毫无疑问,这是他投过的所有期刊中,影响因子最高的了。

  不过很快,陆舟的眉头又不由微微皱眉。

  不知道是不是错觉,他总觉得……

  自己似乎亏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